帝怡数码网带你了解28评测网,做好相应的准备,2023年U盘推荐——28款U盘实用评测,亲测闪迪、三星、金士顿、东芝、雷克沙U盘?:一镜走天下旅游镜 腾龙新28-300mm评测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。
2023年U盘推荐——28款U盘实用评测,亲测闪迪、三星、金士顿、东芝、雷克沙U盘?

人们买U盘通常是看参数,看标称,但标的不一定准(能差好多)。我亲自测试的U盘中有几款远远达不到标称的读写,也有U盘的实际读写超过了标称,下面把市场上的主流U盘测试结果逐个说一遍。
如果只想看好用的U盘,可以直接拉到第四部分。
一、U盘选购要点
1、接口有USB2.0、3.0、3.1、3.2等不同标准,买的时候不用纠结,只要是USB3.0就行,因为USB3.0可以支持最大传输度是625MB/s,而目前最快的U盘依然在600MB/s以下(金士顿DTMAX读速1GB/s,C口),所以只要不是雷电接口,不用纠结。接口类型不是影响U盘传输的瓶颈,真正影响的是主控和闪存。很多生产U盘的厂家,这两个关键零件都要靠外部供应,自己并不生产。
2、做U盘的厂家里,自己能生产闪存颗粒的有闪迪、三星、铠侠,长江存储也有但U盘产品还不成熟。网上一些小作坊,有的会卖扩容盘,就是看着是512G,实际上是1G经过技术处理做的,买回来后没法用;还有的小作坊U盘用黑片、白片来做,黑片就是检测不合格的,白片就是闪存上没有标产品信息的,都是不合格品,买回来几个月就坏了的一般就是这类货。所以,我比较推荐买大厂产品,如果可以自产闪存颗粒质量就更有保证了。
3、主控方面绝大多数厂家采用第三方方案,比如:慧荣、擎泰、群联等,像闪迪、海康威视自己做主控,优点是可以针对闪存做优化,比较快,但缺点是没有可用的量产工具,坏了就得寄回厂家维修,好在闪迪以换代修、高端U盘还终身质保。第三种方案的好处是有量产工具,只要硬件没有坏,自己就能修好,缺点是质保期短,6年以内,几乎很少见到终身质保的。主控也有高端、低端之分,不是说自己做的就好、第三方就不好,主要体现在传输上。
4、传输怎么看?
传输分为读取和写入,一般读速远大于写入,所以有的U盘只标读速,还有的直接写传输多少多少,一定要看一下写入。
传输还分为连续和4K,连续用的比较多,比如拷个电影、音乐、压缩包之类的,就是看连续;4K一般人用不着,如果拷贝零碎小文件的话有电用,但小文件也远比4K要大,4K主要是直接在U盘上运行程序有用。
5、U盘容量选多大?
如果不用于临时存储文件、自己有电脑,一般人32G就够用,但是我建议买64G版。
一是要考虑到U盘升级的问题:现在的视频、图片越来越高清,设计文件也越来越大,尽量买容量大一点的。二是64G比32G贵不了多少,通常1.4倍的样子,不要求的话也就是10块钱的差距。三是有的U盘容量大的版本快、容量小的偏慢。
如果做视频剪辑、设计工作,那可能得买128G了,根据自己的需求来;如果需要512G就不要买U盘了,因为价格太贵,不如买移动硬盘。
二、测试环境
1、电脑的几个关键部件
主板:华硕B360I,有2个USB2.0、1个USB3.0、2个USB3.1、1个Type-C接口,可以完全兼容市面上的所有U盘。
硬盘:西数SN570,实测顺序读速3525.9MB/s,顺序写速2960.3MB/s,远高于市面上所有U盘的读写。
备注:为了方便,R36C测试电脑为thinkbook 17 PLUS。
2、测试软件
ATTO Disk Benchmark:闪迪等U盘厂商在实验室测试使用的软件,如果用户的测试结果有异议,厂家往往要求用户用ATTO测试,所以以下U盘的数据均以该软件测试结果为准。
Crystal Disk Mark:为了验证ATTO的偏差,我用Crystal又测试了一遍,两者有明显不同的我会特意说明。
3、测试方法
直接插入主板后接口,不使用主机前接口,不使用显示器接口,目的是验证商家的标称数据是否准确。先使用ATTO检测,测试完成后立即使用Crystal测试,完成后查看U盘发热情况。传说中快的、卖的好的、推荐的多的,我都买来了,又更新了几次,做了几个柱形图,我觉得这样对比更有利于直观地看出U盘的性能。
三、测试数据
1、顺序读取
DT100G3用ATTO、Crystal测试相差较大,了较低的Crystal数据,其余为ATTO测试结果
五个没想到:
没想到海康威视的X306居然比CZ880快这么多。
也没想到标称150MB/s的闪迪DDC4垫底,100都没到。
更没想到与CZ880、CZ800同样命名规则的CZ600倒数第二,更新本文时CZ800已停产。
取代CZ800的CZ810的实测读速超过了CZ880,着实一惊,但写速慢点(数据在后面)。
更新本文时发现,金士顿还有性价比如此高的DTKN。
标称与实测相比,铠侠、三星居然对测试数据少标(2020年底时参数改成了400MB/s)。
金士顿G2、DTKN也比标称高了不少。
雷克沙中规中矩,实测数据略微高于标称。
一般来说不标就代表了难看得要命,厂家不敢标;而铠侠U301居然能达到126MB,我的期望值是100MB/s以下,有点出乎想象。技术实力强、写入快、读取快的闪迪,大部分没有达到标称。
2、顺序写入
写入上,海康威视一枝独秀,曾经的U盘之王CZ880已经落后;非固态U盘里,海康威视X327C遥遥领先;金士顿DTKN(不稳定,后面详述)、三星紧随其后,金士顿两款U盘垫底,剩下的处于18-27这个范围内。
说明:2020年10月份测试的金士顿DT100G3,但由于ATTO与Crystal两款软件测试数据相差很大,且数据不快,故没有列入统计。
3、拷贝大文件
用ATTO测试的是特定参数下的表现,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有差异,所以我用压缩包又测了一下,顺便测出U盘的缓存大小。
双接口U盘里,爱国者U351表现很差,3.75GB的压缩包根本拷不进去,虽然打开U盘显示有文件,但无法打开,格式化也没解决。其它4个U盘,闪迪DD3慢、接口落后,不值得买,DDC4表现更好,不过这个U盘读速比DDC2慢50MB/s,买的时候需要注意。
两款车载U盘,32GB版三星FIT和闪迪CZ33,本来还有128GB版FIT的但在老公手上,等他出差回来再补上。两款U盘各有优劣,fit缓存很小但稳、CZ33缓存大一些但速不是很稳定。考虑到车载U盘主要存音乐用,读速都够用,性能上选CZ33更合适,但三星的做工不是一般的好。
普通电脑U盘,128GB版三星BAR不在我手上,还有前面表现太慢的也不测了。表现比较好的有:
闪迪CZ810,稳定在95MB/s左右偶有下降。
闪迪CZ74,初始1GB维持在50MB/s,中段28MB/s左右,最后2GB依然处在23MB/s;比CZ73表现要好。
128GB版铠侠U366,初始100MB/s、后面在35MB/s左右,不过不稳定,中间有2MB/s的时候。
金士顿DTKN,初始1GB的特别快,达到了95MB/s,和CZ810,但超过缓存后降的比较多,只有16MB/s。
铠侠U301、64GB版U366、32GB版三星FIT、雷克沙M45都很稳定,但综合不如前面几个快。
固态U盘都非常快、前段也不掉速,所以我用43GB大小的压缩包做的测试,128GB的X306有30GB缓存,超出缓存后为73MB/s左右;CZ880和R36C一直没有降,非常稳。另外,CZ800停产了、CZ810虽然很快但不属于固态U盘,所以放在了普通U盘里。
4、读速与写速哪个更重要?
读取指的是U盘里面的东西,拷贝到电脑上的。
写入指的是电脑里面的东西,拷贝到U盘上的。
读取固然重要,写入也很重要,毕竟使用时需要先写入,然后再读取,无论哪个环节慢了,都会影响使用体验。
在实际使用中,一般很少传2GB的单个文件,多数都小于1GB(甚至小于500MB),所以U盘的1GB缓存很重要。有缓存的X327C、CZ74、DTKN更实用,R32这种没缓存但一直高速的更好,如果像CZ810、CZ880、R36C那样从始至终都保持极速就更好了。
由于一般情况下,读速远远高于写速,所以厂家用“传输”来代替,写速慢的干脆就不标了。我们买U盘时需要同时兼顾写入,才能买到真正好用的U盘。
四、值得买的U盘
1、电脑U盘
下面几个U盘都值得买,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即可。
A、闪迪CZ880
同时,他的加密功能很实用,U盘内有一个加密软件,不便于公开的资料可以加密处理。闪迪大部分U盘都有加密功能,方便企业用户和经常把U盘借出去的人。
与CZ880同系列的还有CZ810(800已停产)、CZ600,CZ600是太慢,R36C写入快了2倍有余、带有双接口。
B、海康威视R36C
X306应该是要停产了,现在还能买到512GB版,不过性价比不如R36C高。R36C用的主控与X306一样,技术也一样,闪存同样来自长江存储,测速结果与X306几乎相同。
不同的是R36C是双接口U盘,适用范围更广,平板、安卓手机、笔记本都可以直接用;X306只质保3年,而R36C厂家提供终身质保、以换代修服务,前5年店铺质保、之后厂家质保,售后更好。
我们用U盘时,实际远远达不到厂家宣传的,原因有两点:一是文件太小、太多,用4K、64K、2MB描述更准确;二是文件太大(比如视频、大压缩包),超过了U盘的缓存,U盘一般会设置1GB的缓存,只要超了这个缓存,就会掉下来。
C口:读速534、写速507MB/s。
A口:读速432、写速415MB/s。
4K也降了一些,我用2种软件、关电脑重启、前后测了4遍都是如此。尽管性能不如X306,但总体上算是比较快的。
C、三星BAR
三星BAR+,不同的版本读写都不一样,32G的标称200MB、实测215,128G版标称400、实测379。写入上128G的63MB/s,32G版的26MB/s,这款U盘有黑白两种颜色。
D、金士顿DTKN
以前用过多个金士顿,感受是卖得贵、慢。新出的DTKN一改以前的印象,实测:
连续读取225.35MB/s,比说明书上的200MB/s快出不少。
连续写入118.15MB/s,官方介绍说写入60MB/s,实测快出了将近一倍。
E、铠侠U366 128GB版
铠侠就是原来的东芝存储,被收购后改名叫铠侠,是全球5大闪存生产商之一,实力排在前三。U366有2个版本,128GB及的是高速版,64GB及以下的是低速版,差了将近1倍。
U366的价格现在已经降下来了,如果还觉得贵且不着急的话可以等等。铠侠的优势是自产闪存颗粒、主控靠采购,金士顿全部都靠采购,不过质量不错,像我手里的这个DTKN,闪存采购自闪迪。
内部零部件都没问题,相比之下DTKN的做工略差,金属壳比较薄,尾巴上的塑料有种要掉下来的感觉。虽然我用很大的力气拔了好多下都纹丝不动,但U366的全金属外科看着更结实,掂在手里更有分量。这两个U盘都不带加密软件,如果有加密需求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BitLocker。
F、闪迪CZ74
CZ73和CZ74是一个U盘,只是外壳不一样。CZ73用起来比较烫手,外壳部分金属与塑料都有,容易松动、塑料容易碎,我手里的CZ73已经松动了,侧面也有碎裂的痕迹。
CZ74从32G到512G的读速都一样的,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即可,不建议选256G的U盘,因为这个容量选移动硬盘更好一些。
2、手机U盘
A、海康威视X327C
买之前我没想到X327C表现会如此亮眼,双接口、体积小巧,比DDC4都小一点,卖得特别便宜,但非常惊人。
官方标称128GB版读速200、写速190,我实测基本相符,无论A接口还是C接口,差别几乎可以忽略。185.84MB/s的实测写速,在非固态U盘里名列前茅,只比几个固态U盘慢,20MB/s出头的4K读写也属于主流偏上的水平。
不过,X327C不同版本不同,主要体现在写速上,64GB的90MB/s并不算慢,但不如128GB版上的190MB/s有冲击力。
X327C标了个H2,意思是实验室条件下,用H2twstw全盘写入的平均值。我买的是128GB版,H2写速介于80—110MB/s之间,传输大文件时初期160MB/s、后期100MB/s的和官方参数相符,并没有水分。
B、闪迪DDC2
DDC2有文件加密功能,32G版本实测传输145.66MB/S,稳定后60M/s;但是,长时间使用后,可能会出现伸缩松动的现象。闪迪DD3的接口是Micro接口,对应的手机基本已经淘汰了。
DDC4虽然漂亮、做工也好,但是我的实测读速太慢,尽管他也标称150MB/s的读速,我用USB3.0、3.1、Type-C接口检测了几遍也是如此。不过样式确实好看,做工也好,传大文件效率比DDC2高。
3、车载U盘
三星FIT+
汽车上插U盘尽量买这种小一点的,因为插个大U盘实在是难看。
上半斤八两,三星读速快、闪迪写速快——三星32G的读速能到199.61,写速26.08;而闪迪读速102.81,写速38.88,实际上写速快更实用。
关于容量,要看你听什么歌曲,普通MP3 128码率的选择32GU盘即可;无损格式的要选容量大一点的,买之前,要确认你的汽车音响是否支持无损音乐。
4、便宜U盘:
可能有的人认为买个U盘花几十、100+太贵了,那么下面这个U盘也可以用,稳定性也好,只是传数据时需要多等一会儿,建议买64G版的。
A、铠侠U301
铠侠就是原来的东芝,曾经像华为一样让美国害怕,在美国的打压下慢慢萎缩,很多业务已经出售,现在接收东芝存储的是铠侠株式会社,还是一家日本的公司。
U366低速版(64GB版)和U301一个样,差不了多少,换台电脑再测还是如此,价格更贵、没变。U301的连续读速126.94MB/s,写速20.55MB/s,质保5年,质感还行,就是个头大点。
B、海康威视R32
它传输更快,尤其是传8KB文件的时候,4KB不如U301,但8KB就有优势了。拿来办公比较实用,往U盘里拷个文档很快,传大文件也不掉速;缺点是4K慢,直接在U盘里运行程序会很感人。
虽然银黑色的很丑,但它快、价格低,能保持45MB/s稳定的写速的U盘极少有卖这个价的。总体上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U盘。
五、不太建议买的U盘
CZ430车载U盘:做工不如三星FIT+,胜在便宜,可以一用。
闪迪DD3手机U盘:接口不兼容目前的主流手机。
金士顿G2:性价比不如铠侠U301。
闪迪CZ73:耐用不如CZ74,散热不好。
闪迪CZ600:傍CZ880、CZ800的大名,比较慢。
朗科U782C:可以,便宜,但个头太大。
爱国者U351:个头、重量太大。
铠侠U366 64GB版:不比U301快,价格贵,性价比低。
DIY/小厂U盘:U盘除了,还要考虑稳定性,这类U盘的稳定性和做工不让人放心;别自己DIY,除非用硬盘盒。
一镜走天下旅游镜 腾龙新28-300mm评测
【IT168 评测】腾龙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了全新一代全画幅大变焦倍率镜头——28-300mm F3.5-6.3 Di VC PZD,完成了对老款产品AF 28-300mm F3.5-6.3 XR Di VC的更新。这款镜头对应尼康、佳能和索尼卡口。小编最近使用了佳能卡口的这款镜头一段时间,下面便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。
这款镜头覆盖了28-300mm的焦距范围,可以说是标准的“一镜走天下”型镜头。腾龙28-300镜头采用了15组19片的光学结构,其中包含了4片LD低色散镜片,3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和1片复合非球面镜片,外加1片XR高折射率镜片和1片UXR超高折射率镜片。最大光圈F3.5-6.3,最近对焦距离0.49m,最大放大倍率为1:3.5。采用VC光学防抖技术,在低照明和长焦端等易于发生抖动的场合提供手持防抖补偿,带来稳定的取景器影像,提高手持拍摄的成功率。
评测总结:
“一镜走天下”的定位注定了这款产品要在画质与便携性上有所取舍。腾龙公司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,尽可能的保障镜头光学素质,使这款镜头在各焦段都有较良好的表现,可以满足非专业摄影爱好者日常出游使用。在色散、眩光,紫边的控制上还需要加强,不过这款镜头体积只比一听可乐大一些,用如此小的体积实现28-300的大变焦细节就不要在意太多啦。
购买建议:
我拿到的这只佳能口腾龙28-300目前在售价在5400元左右【点击查看】。与原厂EF 28-300/3.5-5.6L IS USM相比,腾龙在重量上和售价上有明显优势(佳能约1.67kg腾龙约570g)。如果您不喜欢背着沉重的设备,预算又不是很充足并且对画质没有非常严格要求的话,不妨考虑一下这款镜头。
轻巧便携的大变焦镜头
这款镜头的外观延续了腾龙一贯的风格,外壳采用非金属材料,通体黑色。在变焦环边有一银色装饰环,使整体外观不至太过单调。腾龙28-300重量只有540g,拿在手里感觉还是满轻的。
▲金属接口
腾龙28-300镜头为了减少重量,采用了非金属外壳。接口为金属接口保证牢固防止磨损。
▲镜头按键操作
镜头一侧有防抖和手动/自动对焦切换调节开关。
▲镜头变焦锁
另一侧有变焦锁定开关可在28mm锁定镜头防止意外弹出损伤镜头。
▲变焦环与对焦环
变焦环比较宽大,整体变焦行程阻尼较大。对焦环阻尼较小。
▲镜头口径与镀膜
腾龙28-300的滤镜口径为67mm,此口径有着丰富的滤镜可以选择。镀膜采用的是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,能够尽可能的控制炫光和鬼影。
▲镜头最长焦距状态
▲镜头广角端状态
总之这款镜头在外观上中规中矩,体积紧凑重量轻,适合外出旅行携带。
分辨率表现:整体画质为中等水准,超越佳能不少非红圈镜头
28-300mm的光学系统中采用了4片LD低色散镜片,3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和1片复合非球面镜片,外加1片XR高折射率镜片和1片UXR超高折射率镜片。多枚特殊玻璃材质镜片的使用,使镜头拥有更小巧外形,让画质能够尽可能的得到保障。从这些属性来看,不由得让编辑对这个镜头有所期待。
样片所用为50mm焦段,光圈为f/8。从100%截图可以看出,这款镜头分辨率画质属于镜头中的中等水准,比原装的套头要好。中心画质最佳,边缘画质还有待加强,如果不100%使用照片的话就没问题。可能是因为大变焦的原因,这款镜头的分辨率并不算强,从专业角度来看,画质不适合拿去拍摄商用照片。不过只是用于旅游和日常生活记录还是足够的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长焦端的分辨率表现
通过对比可以看出,在长焦端6.3-13的光圈下画质表现还可以,再随着光圈的继续减小画质出现了下降。
在标准焦段和长焦端来看,镜头的画质表现不算很好,是一款中规中矩的天涯镜头,主要是满足了轻便问题,在画质方面选择性的下调了一些。照片清晰但是不锐。(备注:在测试长焦外拍的时候,适逢雾霾天气,所以照片质量也会有所下降。)
暗角、畸变测试:长焦端控制较好
通过用软件和实拍的测试,发现这款镜头存在一定的暗角和畸变,尤其是在广角端,希望腾龙能在以后的产品中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。
腾龙28-300在广角端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四角有明显暗角,不过随着光圈减小到f/5.6暗角逐渐消失。
由图中可以看到腾龙28-300mm在广角端还是有明显的畸变,数据为-5.98%,呈现桶形畸变,使用时还要多多注意。不过在广角出现畸变对于所有镜头来说都实属正常现象,而且腾龙28-300mm是大变焦,所以这种畸变控制能够接受。
▲长焦端畸变
长焦端可以看出轻微的畸变,不过不明显。腾龙28-300镜头对于畸变的控制还在接受范围。
眩光、鬼影、焦外:有待加强
眩光和鬼影的出现一般都出现在拍摄逆光照片的时候,关于眩光一样是让人欢喜让人愁的,如果镜头抗眩光做得好的话,照片就可以保留更多的逆光细节。让我们再来看看腾龙28-300在焦外、鬼影和眩光上的表现。
▲炫光和鬼影样片示例
腾龙28-300对于眩光和鬼影的控制有些差强人意,逆光拍摄可以看到明显的眩光和鬼影。使用时可以多尝试一些角度尽量避免光源直射,拍逆光照片照片时候多加注意,控制得好的话鬼影能让照片增添不一样的感觉。
▲300mm焦外示例样片
▲100%焦外截图
▲示例样片
焦外在300mm处虚化明显且较为圆润柔和,编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效果,焦内画面也表现的很突出可以满足“焦外控”的需求。
紫边测试:有明显紫边
就我个人来说,摄影时最讨厌的就是所谓“紫边”,像“紫边”这种色散现象经常在一些镜头中出现。我们来看腾龙28-300的表现怎么样。
▲测试样片
腾龙28-300在各光圈下都有色散存在,不过不放大到100%并不严重。作为一款大变焦镜头已经十分不错了,而且也比上一代要好上不少。
实拍测试样片
一镜走天下旅游镜 腾龙新28-300mm评测
【IT168 评测】腾龙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了全新一代全画幅大变焦倍率镜头——28-300mm F3.5-6.3 Di VC PZD,完成了对老款产品AF 28-300mm F3.5-6.3 XR Di VC的更新。这款镜头对应尼康、佳能和索尼卡口。小编最近使用了佳能卡口的这款镜头一段时间,下面便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。
这款镜头覆盖了28-300mm的焦距范围,可以说是标准的“一镜走天下”型镜头。腾龙28-300镜头采用了15组19片的光学结构,其中包含了4片LD低色散镜片,3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和1片复合非球面镜片,外加1片XR高折射率镜片和1片UXR超高折射率镜片。最大光圈F3.5-6.3,最近对焦距离0.49m,最大放大倍率为1:3.5。采用VC光学防抖技术,在低照明和长焦端等易于发生抖动的场合提供手持防抖补偿,带来稳定的取景器影像,提高手持拍摄的成功率。
评测总结:
“一镜走天下”的定位注定了这款产品要在画质与便携性上有所取舍。腾龙公司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,尽可能的保障镜头光学素质,使这款镜头在各焦段都有较良好的表现,可以满足非专业摄影爱好者日常出游使用。在色散、眩光,紫边的控制上还需要加强,不过这款镜头体积只比一听可乐大一些,用如此小的体积实现28-300的大变焦细节就不要在意太多啦。
购买建议:
我拿到的这只佳能口腾龙28-300目前在售价在5400元左右【点击查看】。与原厂EF 28-300/3.5-5.6L IS USM相比,腾龙在重量上和售价上有明显优势(佳能约1.67kg腾龙约570g)。如果您不喜欢背着沉重的设备,预算又不是很充足并且对画质没有非常严格要求的话,不妨考虑一下这款镜头。
轻巧便携的大变焦镜头
这款镜头的外观延续了腾龙一贯的风格,外壳采用非金属材料,通体黑色。在变焦环边有一银色装饰环,使整体外观不至太过单调。腾龙28-300重量只有540g,拿在手里感觉还是满轻的。
▲金属接口
腾龙28-300镜头为了减少重量,采用了非金属外壳。接口为金属接口保证牢固防止磨损。
▲镜头按键操作
镜头一侧有防抖和手动/自动对焦切换调节开关。
▲镜头变焦锁
另一侧有变焦锁定开关可在28mm锁定镜头防止意外弹出损伤镜头。
▲变焦环与对焦环
变焦环比较宽大,整体变焦行程阻尼较大。对焦环阻尼较小。
▲镜头口径与镀膜
腾龙28-300的滤镜口径为67mm,此口径有着丰富的滤镜可以选择。镀膜采用的是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,能够尽可能的控制炫光和鬼影。
▲镜头最长焦距状态
▲镜头广角端状态
总之这款镜头在外观上中规中矩,体积紧凑重量轻,适合外出旅行携带。
分辨率表现:整体画质为中等水准,超越佳能不少非红圈镜头
28-300mm的光学系统中采用了4片LD低色散镜片,3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和1片复合非球面镜片,外加1片XR高折射率镜片和1片UXR超高折射率镜片。多枚特殊玻璃材质镜片的使用,使镜头拥有更小巧外形,让画质能够尽可能的得到保障。从这些属性来看,不由得让编辑对这个镜头有所期待。
样片所用为50mm焦段,光圈为f/8。从100%截图可以看出,这款镜头分辨率画质属于镜头中的中等水准,比原装的套头要好。中心画质最佳,边缘画质还有待加强,如果不100%使用照片的话就没问题。可能是因为大变焦的原因,这款镜头的分辨率并不算强,从专业角度来看,画质不适合拿去拍摄商用照片。不过只是用于旅游和日常生活记录还是足够的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长焦端的分辨率表现
通过对比可以看出,在长焦端6.3-13的光圈下画质表现还可以,再随着光圈的继续减小画质出现了下降。
在标准焦段和长焦端来看,镜头的画质表现不算很好,是一款中规中矩的天涯镜头,主要是满足了轻便问题,在画质方面选择性的下调了一些。照片清晰但是不锐。(备注:在测试长焦外拍的时候,适逢雾霾天气,所以照片质量也会有所下降。)
暗角、畸变测试:长焦端控制较好
通过用软件和实拍的测试,发现这款镜头存在一定的暗角和畸变,尤其是在广角端,希望腾龙能在以后的产品中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。
腾龙28-300在广角端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四角有明显暗角,不过随着光圈减小到f/5.6暗角逐渐消失。
由图中可以看到腾龙28-300mm在广角端还是有明显的畸变,数据为-5.98%,呈现桶形畸变,使用时还要多多注意。不过在广角出现畸变对于所有镜头来说都实属正常现象,而且腾龙28-300mm是大变焦,所以这种畸变控制能够接受。
▲长焦端畸变
长焦端可以看出轻微的畸变,不过不明显。腾龙28-300镜头对于畸变的控制还在接受范围。
眩光、鬼影、焦外:有待加强
眩光和鬼影的出现一般都出现在拍摄逆光照片的时候,关于眩光一样是让人欢喜让人愁的,如果镜头抗眩光做得好的话,照片就可以保留更多的逆光细节。让我们再来看看腾龙28-300在焦外、鬼影和眩光上的表现。
▲炫光和鬼影样片示例
腾龙28-300对于眩光和鬼影的控制有些差强人意,逆光拍摄可以看到明显的眩光和鬼影。使用时可以多尝试一些角度尽量避免光源直射,拍逆光照片照片时候多加注意,控制得好的话鬼影能让照片增添不一样的感觉。
▲300mm焦外示例样片
▲100%焦外截图
▲示例样片
焦外在300mm处虚化明显且较为圆润柔和,编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效果,焦内画面也表现的很突出可以满足“焦外控”的需求。
紫边测试:有明显紫边
就我个人来说,摄影时最讨厌的就是所谓“紫边”,像“紫边”这种色散现象经常在一些镜头中出现。我们来看腾龙28-300的表现怎么样。
▲测试样片
腾龙28-300在各光圈下都有色散存在,不过不放大到100%并不严重。作为一款大变焦镜头已经十分不错了,而且也比上一代要好上不少。
实拍测试样片